近日,京投公司邀請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。現場感受這一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主體結構封頂、首片「京帆」屋蓋完成安裝「雙節(jié)點」。
首片「京帆」屋蓋安裝完成
沿著通州楊坨一街駕車行駛,還沒進入樞紐工地,就已能看見一片片巨大的銀白色京帆,形成「千帆競發(fā)」的陣勢。如今,6片巨大的「京帆」屋蓋鋼結構屹立於地面,為這座大型地下交通樞紐「領航」。目前,鋼結構長77米、寬68米、重約1500噸的首片「京帆」屋蓋安裝完成,也為後續(xù)「京帆」建設「打了樣」,其他6片大京帆和3片小京帆將於年底全部亮相。
北京城建集團副中心站樞紐項目部經理南貴仁介紹,「京帆」採用「雙層共構」設計,上層為「帆面」、下層為「採光泡泡」。該設計不僅增強了屋蓋的保溫隔熱性、穩(wěn)定耐久性,還融入綠色節(jié)能建造技術,如穿孔遮陽板設計、高效的保溫材料和隔熱技術等,每年可減少熱負荷520萬千瓦時,相當於3200臺家用空調的夏季製冷量。
副中心站總佔地面積達61公頃,採用「站城融合」設計理念,也被稱為「地下樞紐地上城」。其交通功能置於地下,有效緩解大型交通樞紐對區(qū)域地面交通、城市發(fā)展的擾動影響;地上則是「城市會客廳」,將開發(fā)130餘萬平方米的辦公、商業(yè)空間和酒店、住宅。
車站主體結構已經封頂
記者走進車站看到,地下建築規(guī)模約128萬平方米,相當於5個國家體育場「鳥巢」大小接入高鐵、城際鐵路、市郊鐵路和城市地鐵等不同制式的軌道交通線路。在地下施工區(qū)域,車站主體結構已經封頂。三層地下結構基本建成,城際車站進站廳和公共空間、城際車站候車廳和出站大廳、城際車站站臺和軌道層等功能劃分一目了然。未來,這片巨大的地下空間將實現綜合、高效和便捷換乘。
城市陽光被引入地下,為車站平添「鬧市中的愜意」。未來,這裏將集成2條城際鐵路、1條國鐵幹線、5條城市軌道交通、1條市郊鐵路和15條公交接駁線,可高效實現站內換乘,車站日單向客流量將達到50萬人次。
「目前,副中心站樞紐工程主體結構實現封頂,機電設備安裝完成50%,裝修裝飾完成40%。為今年底主體基本完工打下堅實基礎。」京投樞紐公司建設管理部部長徐文武介紹,工程開工4年8個月以來,建設者們採用超深地連牆施工、富水砂層錨索施工、超長大體積混凝土澆築和智慧建造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工藝,攻克了超深、超大、超長地下工程風險,管控緊鄰鐵路、高速公路和重要管道管線等重大風險源,戰(zhàn)勝施工場地狹小、多標段多工序交叉作業(yè)等難題,創(chuàng)新應用了蓋挖逆作法、大直徑擴底樁、超級旋噴樁封底加固等罕見工程工藝工法,推動了副中心站樞紐的安全穩(wěn)定高質量建設。
平谷線樞紐站房封頂 啟動精裝修
置身樞紐換乘核心區(qū),市民既可在此換乘鐵路線,也可換乘既有6號線,以及未來開通的平谷線、M101線。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,平谷線副中心站站房、區(qū)間已經全部封頂,轉入機電、精裝修施工。「從施工區(qū)域看,平谷線車站是普通地鐵站長度的1.5倍。目前,正在進行站廳層區(qū)域精裝修施工,包括吊頂、牆面、地面等內容。」
作為「陽光車站」,不僅平谷線設有兩個圓形採光井,M101線也擁有超大弧形玻璃屋蓋,在將陽光灑入地下車站的同時,起到節(jié)能的作用。目前這處弧形屋蓋已完成拱架結構,正在進行玻璃安裝。
「這個區(qū)域是連接鐵路、既有的6號線、平谷線車站以及M101線,屬於一個核心區(qū)域。」北京住總副中心站樞紐項目部總工程師劉冬介紹,建設完成之後,往北能實現跟鐵路換乘,往南能實現和既有6號線換乘,也能乘坐未來開通的平谷線,實現5分鐘到各條線的一個換乘功能,非常近、非常方便。
根據規(guī)劃,副中心站將於2025年底具備投運條件。屆時,從副中心站15分鐘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、35分鐘到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河北唐山站、1小時到達河北雄安新區(qū)和天津濱海新區(qū)。(楊凌雲 關一文)
頂圖: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一展芳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