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穎燕
上海人對洗澡是有執(zhí)念的。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對於大多數(shù)的上海人而言,擁有一間獨立的衛(wèi)生間,可以不用去公共浴室,不用在房間裏找個大盆、大冷天吊個浴罩,大動幹戈地洗熱水澡,還是件奢侈的事情。記得一位如今已經(jīng)蜚聲學(xué)界的學(xué)者談及當年為什麼會毅然決然地選擇去國外留學(xué)時,竟然說,當時的第一動能是知道去了國外,可以簡單地洗上個熱水澡。我默默聽著他誠懇、坦率的追憶,覺到他骨子裏透出的對於生活品質(zhì)的不懈追求如此真實,像是在塵埃裏開出的永生花。
人的需求分很多層次,馬斯洛的理論廣為流傳——人的需求等級被形象化為了一個金字塔,從下依次而上——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尊重和自我實現(xiàn),但是此在的現(xiàn)實常常會擦去堅實的理論界線。如果大而化之,洗澡可與泡澡混談,但細想,它們的需求旨向大不相同。當清潔身體的生理需求超越了其本身,就會默默在其他的需求層面滲透、蔓延。
這些年,身邊陸續(xù)有好幾個朋友告訴我說自己在江西宜春買了個小屋子,只為了當?shù)氐臏厝偶儆虚e的時候,可以常去泡泡。
我很驚訝,溫泉並不稀奇。不說遠,單是上海附近的江浙一帶,就有不少。隨便搜一搜旅行網(wǎng)站,瞬時可以跳出許多條主打溫泉的線路,但這些都高懸著旅遊的名義。旅遊者的心態(tài),是點到為止的體驗,但顯然,會讓人動用積蓄去為了溫泉買房,這種體驗的吸引力實在巨大。我很困惑,至於嗎?
事實證明,永遠不要試圖在此地想象彼岸的邏輯。去了宜春,竟隨處可聞上海話,以至於據(jù)說宜春當?shù)氐姆績r因為上海人的置業(yè)水漲船高。當然,宜春宜居絕不是上海人的獨特認知,只是地理位置和對洗浴的特殊情結(jié),才讓宜春和上海形成了一種奇特的鏈接。如果體驗和了解過當?shù)氐臏厝蜁斫鈩恿四X筋要在當?shù)刭I房的那些人,並非出於一時衝動。
宜春的溫泉,最大的特點是富硒。雖然所有的溫泉都會標榜富含各種礦物質(zhì),但是宜春的溫泉勝在養(yǎng)生功能超乎尋常,當?shù)責(zé)o癌村、長壽村的存在,是讓人信服的證據(jù)。距離宜春市區(qū)15公里處的溫湯鎮(zhèn),顯然以溫泉得名,名副其實地遍布了溫泉度假酒店。入得其中,滿目是大大小小、霧氣迷蒙的室外溫泉浴池,旁有電子屏實時顯示池子裏的水溫——只因溫泉出水時的溫度高達68到72度,必須加以人工干預(yù),才能供人享用。會吸引人不斷地從一個池子挪到另一個池子,是因為每個湯池添加了不同的中草藥材和植物,從艾葉、金銀花、蘆薈、雞血藤,到紫羅蘭、玉蘭花。想來店家是怕遊客不滿足於單純的溫泉水滑,而特意研發(fā)出的不同溫泉的藥用效用。但恐怕後來添加的成分更多作用在於心理暗示,真正起效的依然是宜春溫泉的天然成分。
宜春泉水
在宜春溫湯鎮(zhèn)有兩處古井,泉水在水汽騰騰中汩汩冒泡。其中一處大些,一邊立著書有「溫湯」二字的石碑。古井據(jù)傳是南宋定遠禪師所建,因此又有禪宗溫泉之名。井池後又幾經(jīng)修建。雖不知那塊石碑何時而立,但見那小篆的雄渾古樸,在這片迷蒙中顯得縹緲久遠。早在《後漢書·郡國誌》中,就有記載——「宜春南鄉(xiāng)三十五裏,有溫泉,冬夏常熱,湧出,投生卵即熟,以冷水和之,可祛風(fēng)疾。」後來明正德年間的《袁州府誌》等典籍中也多有載錄。算起來,漢代時溫湯溫泉已經(jīng)名聞天下。兩千多年的光陰流轉(zhuǎn),這明月山溫泉古井水竟一直水位未降、水溫不減,出水量也始終巨大。「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(jīng)照古人」這神秘遙遠又真實可觸的古井邊,到底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,徘徊過幾多人影?
據(jù)說,宜春的溫泉是世界僅有的三處世界級多用途優(yōu)質(zhì)溫泉,另外兩處在法國和日本。因為沒有去過那兩處的溫泉,又因為路途便利來到了宜春,心裏竟然有了慰藉和僥幸,但同時也犯嘀咕,雖然沒有去國外泡過溫泉,國內(nèi)的也嘗試過一些。宜春的溫泉,真的有這麼神奇嗎?猶記當年在臺北陽明山的經(jīng)歷。沿山路向上,硫磺的氣味漸濃,以至於待久了才能漸漸適應(yīng)。跟這硫磺味一樣濃烈的還有在泡溫泉時的自我暗示,仿佛可以覺到藥性在一層層滲入肌膚。但是宜春的溫泉完全無色無味,泡在其中,除了水溫,其他是無感的。當然,這說明了它為何可以多用途——不僅適合泡,也適合飲。只是泉水入口並無想象中的甘冽,不免失望,覺得不過如此。但是奇怪的是,在宜春的那些日子,一路飲用的都是罐裝的泉水,等到離開,原來習(xí)慣的那些堪為飲用水上選的品牌瓶裝水,突然讓人覺得難喝起來。真是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,潤物無聲而潛移默化。
「薰湯漸漬消累苦,幾度舒恬客自眠。」月上樹梢,小鎮(zhèn)的街巷上竟然齊齊地坐著用桶裝的溫泉泡腳的人群,年齡不一,神態(tài)卻是一色的泰然和習(xí)以為然。泡和飲溫泉已經(jīng)成了他們的自然生活方式。只有我們這些外來的和尚,嘖嘖稱奇,當然更有羨慕。
回到上海,朋友見我對宜春溫泉的贊譽,突然問了一句:「當?shù)赜谢鹕絾幔俊埂负孟駴]有啊。」「如果沒有火山怎麼會有溫泉?」一句話把我嗆住。趕緊搜資料——原來印象裏溫泉會與火山捆綁,是因為火山首先導(dǎo)致地?zé)帷R舜旱臏販?zhèn)位於武功山花崗巖穹隆地貌之中。穹隆構(gòu)造核部花崗巖的熱釋放為溫泉的形成提供了熱源,而穹隆周邊的拆離斷裂帶又為地?zé)崴仙峁┝送ǖ溃虼藴販珳厝靡詮幕◢弾r內(nèi)部噴湧而出,千年不絕。
這溫泉原來是水面上的冰山,水面之下千萬年前的地殼變動才是它不竭的地基。我們永遠都無法盡知大自然曾經(jīng)發(fā)生過什麼,正在和將要發(fā)生些什麼,就像我們慣常裏對於溫泉成因的認知原來如此局限。置身萬物之中,我們都是如此單獨的個體。
這種異樣的孤獨感在登宜春明月山時突然加劇。明月山秀麗俊朗,名聲在外,令人期待。原先排定好登山的日子晴朗無雲(yún),但當天一早雲(yún)卻陰沈著壓了下來,繼而竟下起雨來。僥幸盼著也許登上這海拔千余米高的山頂會有另一番光景,卻居然雨勢不斷。坐纜車,抵達山頂,也只見白茫茫一片,山石草木都只影影綽綽,分不清遠近。我想到黑塞的詩:「在霧中散步,真是奇妙!一木一石都很孤獨,沒有一棵樹看到別棵樹,棵棵都很孤獨。」此刻,明月山上的樹和石都孤獨嗎?千百年來它們是人類情感的投影,是個人的聲音和自白,是人面對自身局限時的依靠和出口。這些感慨和抒懷的軌道印證著人們的幻想——人與自然的終極關(guān)系是和諧的共生共榮。但,幻想只是願景。
等到下了山,天又突然放晴了。我有些沮喪地跟導(dǎo)遊說,如果晚兩個小時上山就好了。導(dǎo)遊卻很淡定地回答:那不一定。山下晴山上雨,或者倒過來都是常有的事。說不定我們現(xiàn)在看著雨停了,山上的雨卻更大了。我於是安慰自己,誰都無法預(yù)見上山時看到的風(fēng)景——自然太過強大和莫測了。
面對療效神奇的溫泉,我們嘖嘖稱奇,近乎膜拜地、想方設(shè)法地研究、靠近,禪宗溫泉之名更賦予了其文化的風(fēng)貌。但是茫茫天地之間,暗藏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風(fēng)景和神跡?明月山水清奇秀美,但那只存於我們的想象之中,最後在眼前呈現(xiàn)出來的景觀永遠是個魔盒,我們只能無奈或者慶幸。
宜春溫泉
自然與人或者必然是隔離和疏遠的。它自身演化的規(guī)律對於人類來說太迷幻了。但正是這種迷幻,讓我們重新理解自己,用裏爾克的話說:「在自然崇高的漠然中必須有敵對的意味,才能給我們的生存以一種新的解釋。」這敵意會讓我們感知到自身的渺小,這樣的自省會觸動我們重新意識到人與自然該如何進行和解。
宜春的下轄縣級市之一樟樹市有著中國藥都之稱。話說「藥不到樟樹不齊,藥不過樟樹不靈」,我可以理解前一句概指歷史的車輪碾過留下的積澱,使得樟樹一地能聚集起中國藥材的精華,只是對後一句很費解。直到一家藥鋪的老闆操著口音告訴我說,很多人會對中醫(yī)的療效有疑惑,其實不是藥方不對,而是藥材質(zhì)量不夠到位。所謂到位,不僅是指原材料要正宗、要好,也在於藥材的加工手段要懂得順勢而為地增強藥效。樟樹就是因為有著代代相傳的藥材加工工藝,才成就了「藥要過一過樟樹才會靈驗」一說。一下子恍然,原來許多藥材的加工,比如將直條的石斛卷成圈,並非只是為了美觀,更是為了檢測藥材質(zhì)量、提升藥效。
人與自然並非只能處於對峙或是合一的兩極,而是可以互相對視和激發(fā)——如同那中藥材,自然天性和人為技藝互為依賴,才成全了藥效。人與自然或者在最深處是相通的,「那裏浸潤著一切生長者的根」(裏爾克語)。
在宜春市區(qū)附近發(fā)現(xiàn)一處設(shè)計得頗有格調(diào)的民宿。現(xiàn)代化的建築和構(gòu)造風(fēng)格與周圍的古木、山石在一起,竟然也混搭出一種別致的風(fēng)情。偶然得知,老闆居然也是上海人。之前做生意有了一定的家底,但睡眠一直不好。直到有一天,在此處的一棵千年紅豆杉樹下居然放鬆地睡著了。從此一種奇異的感覺和意念揮之不去——此處是福地,不願離開。既然如此,不如開一家民宿。如今這家民宿因為特別的經(jīng)營理念已經(jīng)小有規(guī)模,只是要用心經(jīng)營,此中滋味實在一言難盡。
這實在是一個人被自然的力量莫名地「點化」的傳奇故事。但是在福至心靈的美好背後,並沒有童話般順理成章的幸福——這一番全新而艱辛的歷練一旦開啟,民宿主人的人生又是另一片風(fēng)景了。人之於自然,或者就是這樣在靠近與疏離之間騰挪著腳步,不斷退回到共同的深處,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運行軌道。也因此,我們願意將自己深深埋入溫泉湯池,渴望著去負擔(dān)充滿於天地之間的極大同時極微渺的神秘。
作家簡介:
來穎燕,青年評論家,《上海文學(xué)》雜誌副主編,副編審,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(xué)館特邀研究員。曾獲首屆歐陽山文學(xué)獎評論優(yōu)秀獎。在《中國當代文學(xué)研究》《上海文化》《揚子江文學(xué)評論》《收獲》《南方文壇》《當代文壇》等刊物發(fā)表文章。著有評論集《感受即命名》。